深圳市罗湖区急救中心咨询电话可按需求定制安全有保障400-9376-120
紧急救护转运中的风险、伦理困境与人文关怀
紧急救护转运工作,是一场在科学与人性、法规与仁心、效率与尊严的边界上进行的持久跋涉。从业者不仅是技术精湛的医疗专家,
也常常需要在电光火石间,成为法律的恪守者、伦理的思考者和人性的守护者。在生死时速的压力下,如何平衡技术操作的刚性与人文
关怀的柔性,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做出最符合患者利益的伦理决策,是衡量一个急救体系成熟度的重要标尺。
一、 不可逾越的红线:法律风险与合规操作

法律是行为的底线。在院前环境下,急救人员必须对关键的法律概念有清晰的认识,以保护患者,也保护自己。
1. 知情同意(Informed Consent)
· 原则:任何有创操作和治疗,原则上都应获得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的知情同意。这意味着需要以患者能理解的语言,告知其病情、
建议措施、潜在风险、益处及替代方案。
· 院前特殊性:在紧急情况下,当患者无行为能力(如昏迷、休克、严重意识障碍)且生命垂危时,适用“紧急救治特权(Doctrine of
Emergency)”或“默示同意(Implied Consent)”。法律推定,一个理智的人在面临生命威胁时,会同意接受必要的救治。
· 实践挑战与对策:
· 对于清醒患者:即使时间紧迫,也需争取获得口头同意。例如,在进行骨内穿刺前,应简短告知:“先生,您现在情况很危险,
需要快速建立一条输液通道,手臂上可能找不到血管,我们需要在您的小腿骨上建立,这会很疼但非常必要,可以吗?”
· 文档记录:在电子病历中,必须详细记录同意获取的过程,包括告知的内容、患者的反应(同意、拒绝或无反应)。对于拒绝救治
的清醒患者,后文将详述。
2. 患者自主权与拒绝救治(Right to Refuse Care)
· 一个具备决策能力的清醒成年人,有权拒绝任何治疗,即使该决定在医疗看来是不明智的或会导致死亡。
· 关键步骤:当患者拒绝时,急救人员有责任确保:
· 评估决策能力:患者是否清醒?是否能理解其处境、治疗方案及拒绝的后果?
· 充分告知风险:清晰、明确地告知拒绝可能带来的严重健康风险,包括死亡。
· 获取书面证明:尽最大努力让患者或其家属在拒绝救治告知书上签字。若其拒绝签字,需详细记录现场情况、见证人(如警察、邻居)
信息。
· 提供替代方案:即使患者拒绝前往医院,也可询问其是否允许进行一些无创的评估(如测量血压)或提供一些非约束性的建议。
3. 隐私与保密义务
· 救护车并非私密空间,但医护人员仍有严格的义务保护患者的医疗信息和隐私。
· 实践要点:在询问病史、查体时,尽量关上车门,压低声音。避免在公共场合或社交媒体上讨论任何可能识别患者身份的信息。
与院内交接时,也应注意场合。
4. 医疗文书的法律效力
· 院前急救电子病历(ePCR)是法律文件,是还原现场情况的最重要证据。它必须做到及时、准确、完整、客观。任何时间点的记录错
误、关键体征的遗漏或主观臆断的描述,都可能在未来引发严重的法律纠纷。

二、 灰色的抉择:常见的伦理困境
法律告诉你“不能做什么”,而伦理则拷问你“应该做什么”。在院前,伦理困境无处不在。
1. 救治的优先级与资源分配(检伤分类)
· 在群体性事件中,当医疗资源不足以同时救治所有伤员时,必须遵循检伤分类原则,将救治机会留给生存希望最大的伤员。
这违背了“先到先得”的朴素正义,要求急救人员做出极其艰难但必须理性的抉择。这种“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”而暂时放弃个别
危重者的决策,会给执行者带来巨大的道德创伤。
2. 无效救治的终止
· 对于明确出现生命终结迹象(如尸僵、尸斑、不可逆的严重损伤)的患者,或在持续心肺复苏下仍无任何生命迹象恢复的患者,
是否继续抢救?继续,可能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对逝者尊严的侵扰;停止,则可能面临家属情感上的无法接受。这需要依据本地医疗
指引,并结合与家属的充分、共情的沟通来审慎决定。
3. 患者自主权与医疗父权主义的冲突
· 当一位晚期癌症、痛苦不堪的患者在家中出现生命衰竭,并明确表示希望“安宁离去”时,家属却要求“全力抢救”。此时,是尊重患者
的“生前预嘱”和自主意愿,还是遵从家属的强烈要求?急救人员陷入两难。最佳实践是提前了解本地的相关法律,并在沟通中扮演中立、
信息提供者的角色,协调家属内部矛盾,而非强行执行某一方的意愿。
深圳市罗湖区急救中心咨询电话可按需求定制安全有保障400-9376-120
三、 超越技术的治愈:人文关怀的融入
伦理的思考之上,是人文关怀的光芒,它定义了医疗的温度。
1. 共情沟通
· 与患者沟通:对于清醒的患者,请记得,你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恐惧的人。在操作前进行告知,用“李先生,我们现在要给您吸氧,会感
觉舒服些”代替冰冷的指令。触摸患者的肩膀,保持眼神交流,这些细微之举能传递巨大的安全感。
· 与家属沟通:家属往往比患者更慌乱。用简洁、清晰的语言告知情况:“您父亲可能是心脏病发作,我们现在需要立即给他用药并送
往XX医院,请您跟我们的车,帮忙拿一下他的证件。” 指定一项简单的任务,能帮助他们从失控的情绪中暂时抽离。
2. 维护尊严
· 在暴露身体进行查体时,尽力用毯子或衣物遮盖非检查部位。
· 在搬运过程中,确保其姿势得体,避免“像货物一样”被拖拽。
· 对于失禁的患者,及时清理,并说一声“没关系,我们马上处理好”,维护其最基本的体面。
3. 自我关怀:人文的起点
· 一个身心俱疲、情感枯竭的急救人员,无法对他人输出关怀。正视自身面临的心理压力,主动寻求团队支持和专业帮助,学会在轮
班后“心理下车”,是践行长期人文关怀的前提。关怀同行,也就是在关怀未来的患者。
紧急救护转运工作,是一份在极高张力下寻求平衡的艺术。它要求从业者一手紧握法律与科学的准绳,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,确保安全
与有效;另一手,则需托举伦理与人文的明灯,照亮那些被突如其来的危机所笼罩的人性角落。当技术性的救治与心灵上的慰藉得以完美
融合,当每一次出车不仅是任务的完成,更是一次尊严的护送,我们才能真正实现“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”的医学箴言。
这条路充满挑战,但每向前一步,都让我们的职业显得更加神圣与完整。